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方站:
您的当前位置:甘肃公务员考试网 >> 申论资料 >> 热点时评

2016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:忽视“工匠精神”,就只能“全球购”

发布:2016-03-21    来源:甘肃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: | |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
   本期为各位考生带来了2016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:忽视“工匠精神”,就只能“全球购”。要想申论成绩好,关注热点不可少。公务员考试中,申论是最能拉开考生成绩的一门科目,积累对于申论而言,是非常重要的。甘肃公务员考试网温馨提示考生阅读下文,相信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。
  仔细研读下文>>>2016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:忽视“工匠精神”,就只能“全球购”
  更多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详见 2016年甘肃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
  “工匠精神”首次出现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,让人且喜且慨。崇尚“工匠精神”表明中国产业发展进入追求精准、极致品质的制度化新阶段。但是,且莫争论我们的文化基因中是否缺乏匠人崇尚,即便政策、机制逐步健全,重视工匠、尊重匠人的文化形态还只是我们的愿景。
  这些年中国人时兴的“全球购”尽管存在深层原因,部分国人喜爱外国“尖货”时兴“全球购”,这是毋庸否认的事实,据说莫言先生去德国出差,临行夫人也嘱咐他带回一只精巧耐用的高压锅。
  发达国家一些产品的确是好,除了科技,还有人的原因,就是对技术工人长期的重视和严格的培养。德国传统上的双轨制教育,把职业教育与企业实践结合在一起,几乎可以称为在全球市场成功的重要保证。在德国,技术工人的培训时间少则3年,只有获得了技师证书的人,才有资格开自己的工场。要想获得技师证书,还需要在3年毕业后,再当3到5年的学徒,直至通过资格考试。德国手工业联合会一位负责人曾介绍说,除了严格持续的培训,在实践过程中,合格技工还必须展示良好的职业品德、素养、守时、精益求精以及团队精神等,相形之下,在大多数欧洲国家,技工培训时间要短得多,而且质量也难以保证。
  在德国有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歌:不行千里路,难成好磨坊工。它歌颂的是一个流传至今的古老传统,也就是手工业学徒出师前必经的历程:结束学习后,他们必须远离家门游学四方,检验自己学到的手艺,搜集其他工艺技巧,积累经验,完成出师的最后一道程序。 这种传统的习俗,今天在德国依然能够看到。
  在德国还有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:“家有斧子,省掉物业。”意思是,会使用工具的人可以省下雇用手工匠的昂贵费用。这句俗话很适用于喜欢在家亲自动手修理房屋和家具的德国人。德国人自己盖房子和修理房屋的本领世界一流,这样不但节省了木匠,而且也省了油漆匠和铺设瓷砖的工人。在科技发达的今天,许多德国人依然宁愿自己动手拿起榔头、锯子,而不愿出费用请手工匠来做。他们利用业余或周末的时间把幽暗的地下室改装成业余爱好活动室、修建一座小花园,或者给浴室铺上漂亮的新瓷砖。技术手工艺在德国非常风行,据说这种手工艺起源于英国和美国,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流传到德国。家庭装修手工艺之所以在一些国家盛行,有文化的因素。
  日本的很多产品质量好,也得益于产业中的“工匠精神”,日本拥有成千上万名高技术工人,他们高超的技艺是机器所无法达到的。1998年,日本政府认为应该进一步推崇技术工人的贡献,推出称号“超级技师”。 每个获此殊荣的人都会得到证书,一枚花形的银胸针,上面刻着表示“技艺”的文字。他们往往得不到奖金,但是对于大多数工人来说,荣誉表明自身价值。
  “工匠精神”的蔚然成风,需要传统,要有文化习俗,另外还需要机制和政策。《洛杉矶时报》曾长篇报道一则故事来阐释美国技术工人的形成机制。丹尼尔·麦吉是一名高中生,当他表示对四年制大学文凭不感兴趣,父母表示理解,尽管他们一直希望儿子能获得大学文凭。 麦吉认识到,美国技术工人大量匮乏,就业市场急需更多熟练工人填补高薪技术岗位。中学毕业后,麦吉就在当地一家金属部件生产公司当起了带薪学徒,除了学费及每小时38美元的学徒费外,该公司还给麦吉提供医疗保险和“401(k) 计划”(退休储蓄计划),此外,培训一结束即付给他年薪5.824万美元。这比他大学毕业的哥哥花两年时间找到的广告业工作赚得还要多。
  麦吉是这样谈论制造业技术工人的:“我要从事的不是枯燥的流水线工作,我的工作需要多年练就的技术和创造力。更重要的是,我有好岗位和很好的福利。我因此受人尊重。”
  麦吉这几句话点中了要害。“工匠”不是人们概念中的普通“蓝领”、“工人”,所谓“工匠”是为生存而求精,所谓“精神”,即为质量而执着。 “工匠精神”意味着这位工人发自内心对产品的精雕细琢和追求完美,他在劳动的精益求精中获得丰厚回报和自我实现。
  将“工匠精神”纳入中国发展和产业升级,确是亟待应对的重大课题。在五千年华夏文明中,“工匠精神”早已被传颂。《庄子》云“技进乎道”,我们也都熟悉“庖丁解牛”的故事,那种业务的游刃有余和工作的从容快乐,就是“工匠精神”的典型体现。中国需要越来越多的现代“庖丁”。

点击分享此信息:
RSS Tags
返回网页顶部
http://ww.gsrsksw.cn/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-26
(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)X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