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甘肃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:古代提水取水灌溉用具
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,一般包括政治、法律、经济、人文、地理、科技、生活等方面,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。今天甘肃公务员考试网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“古代的提水和取水灌溉用具”相关考点。公考常识备考,多积累肯定没错!
古代,没有如今发达的科技却耕种着大量的农田。那么 他们依靠什么给作物进行灌溉呢?
今天,我们一起来看看不同时期的灌溉技术,感受古人的智慧。
桔槔 [jié gāo]
简介:桔槔,俗称“吊杆”“称杆”,古代汉族农用工具。是一种原始的汲水工具。商代在农业灌溉方面,开始采用桔槔。
出现时间:商朝
构造及其原理:它是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,当中是支点,末端悬挂一个重物,前段悬挂水桶。一起一落,汲水可以省力。
辘轳 [lù lu]
简介:辘轳,汉族民间提水设施,流行于北方地区。
出现时间:周代
构造及其原理:在井上安置带有水平转轴的支撑架。转轴一端装有曲柄,转轴上缠有绳索。绳索下端系有水桶。用人力或畜力转动曲柄,即可自井中提水。是一种利用轮轴理的起重机具。
井车
简 介:井车,是由辘轳发展而来的古代从深井中提水进行灌溉的工具。圆木上绞缠绳索,索系水平,圆木旋转,带动绳索。水斗随之起落以取水,水斗只直上直下。不能绕圆木旋转。
出现时间:隋朝
构造及其原理:将许多木制水斗都以小横轴连接成串,如同大链,套在井上面一大轮上;在这大轮的轴的一头,装上一个大立齿轮,再和上部一个大卧齿轮相衔接;用畜力或人力拉动套杆,则卧齿轮回转,大立齿轮及大轮随之而转,盛水水斗连续上升,绕过大轮,失倾泻于水簸箕,再流入田地中,空水斗由另一边下降,如此周而复始。
戽斗 [hù dǒu]
简介:戽斗,一种取水灌田用的旧式汉族农具。戽斗很早就在中国用于灌溉农田了。由于人的身高所限,戽斗的提水高度一般在0.5~1 米。有些地方把水斗做簸箕形,绑在杆上,一人操作即可。
出现时间:汉
构造及其原理:用竹篾、藤条等编成。略似斗,两边有绳,使用时两人对站,拉绳汲水。亦有中间装把供一人使用的。
翻车
简介:翻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,又名龙骨水车,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。翻车可用手摇、脚踏、牛转、水转或风转驱动。龙骨叶板用作链条,卧于矩形长槽中,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。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。驱动链轮,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,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。如此连续循环,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,可连续取水,功效大大提高。
出现时间:东汉
构造及其原理:由木板制成长槽,槽中放置数十块与木槽等宽的刮水板。刮水板之间由铰关依次连接,首尾衔接成环状。木槽上下两端各有一带齿木轴。转动上轴,带动刮水板循环运转,同时将板间的水自下而上带出。
渴乌
简介:渴乌,指中国古代吸水用的曲管,是利用虹吸管原理制作的水利装置。
出现时间:东汉
构造及其原理:一段曲管,古时用竹或铜制成,利用虹吸效应,在存在一定高度落差时,将水跨过一个高度引到另一边。
筒车
简介:筒车,是一种轮式水车,多为水力驱动。
出现时间:隋
构造及其原理:在水流急湍处建一水轮,水轮底部没入水中,顶部超出河岸,轮上倾斜绑置若干竹筒水流冲动水轮,竹筒临流取水并随水轮转至轮顶时,将水自动倒入木槽,再流入田间。黄河流域筒车多为木质,长江以南的筒车多为竹质。
刷题巩固
01、下列古代汲水灌溉工具与应用原理对应错误的是( )
A.桔槔——杠杆原理
B.辘轳——轮轴原理
C.翻车——对称守恒原理
D.筒车——叶轮原理
【解析】C。本题为选非项。A项,桔槔俗称“吊杆”“称杆”,利用杠杆原理,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,当中是支点,末端悬挂一个重物,前段悬挂水桶,一起一落,汲水可以省力。
B项,辘轳是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。井上竖立井架,上装可用手柄摇转的轴,轴上绕绳索,绳索一端系水桶。摇转手柄,使水桶一起一落,提取井水。
C项,翻车的工作原理是其上下链轮,一个是主动轮,一个是从动轮,绕在轮上的翻板就是传动链,这个翻板兼做提水的工作件,一面带动翻车转动,一面把水提上来,并没有应用对称守恒原理。
D项,筒车利用叶轮原理,筒起到了叶轮的作用:承受水的冲力(由水的动能(速度)提供),获得的能量使筒车旋转起来。并克服筒车的摩擦阻力、以及被提升的水对筒车的反力矩)。当转过一定角度,原先浸在水里的竹筒(已灌满了水)将离开水面被提升。
故本题答案为C。
点击分享此信息: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