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方站:
您的当前位置:甘肃公务员考试网 >> 申论资料 >> 热点时评

2020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:急救普及,别再以生命为代价

发布:2019-12-31    来源:甘肃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: | |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
  本期为各位考生带来了2020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:急救普及,别再以生命为代价。要想申论成绩好,方法技巧很重要。甘肃公务员考试中,申论是最能拉开考生成绩的一门科目,积累对于申论而言,是非常重要的。甘肃公务员考试网温馨提示考生阅读下文,相信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。
 
  更多甘肃公务员考试复习技巧详见 2020年甘肃公务员考试通用教程

  仔细研读下文>>>2020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:急救普及,别再以生命为代价

  急救普及,别再以生命为代价

急救普及,别再以生命为代价
  【背景链接】

  近日,艺人高以翔在录制浙江卫视的《追我吧》节目时,于奔跑过程中突然晕倒。由于节目录制现场所配备的急救人员和急救设备都出现明显短缺,使得针对高以翔的抢救过程混乱、迟滞,最终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。

  【深度分析】

  [综合分析]

  说起急救,大家想到的往往是医院中的急救。需要指出的是,急救有“黄金救援时间”的说法。比如,发生心搏骤停,如果没有急救复苏,四至六分钟后就会造成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组织不可逆的损害。令人遗憾的是,由于我国此前并没有公共场所必须配备急救设备的强制规定,在很多城市,很多公共场所的急救设施尚付阙如,一些本可避免的悲剧因此而生。

  从这个角度来说,让急救设备、设施成为公共场所的“标配”,可以让施救者充分利用“黄金救援时间”,拯救更多人的生命,实在是一件顺民意、得民心的好事。

  在公共场合加大急救设施的配备力度,固然是必要的,但是,只做到这一点儿还不够。如何让急救设施真正发挥作用,也是急需认真面对并及时解决的一大问题。对此,已经有民法和各地法规推出了相应条款,但还需加快普法步伐,提高法制落实力度。

  [相关问题]

  1.民众普遍缺乏相应的急救知识。

  在现实中,即便是在交通便利的城市,医护人员也很难保证在接警后六分钟内赶到现场,很有可能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。在这种情况下,现场目击者第一时间进行有效急救就显得格外重要。但数据显示,人们的急救知识明显不足,很多人遇事只知道拨打120电话。据调查显示,市民对如何正确拨打救援电话的知晓率最高(84%-90%之间),而对心肺复苏和气道梗阻的知晓率最低,不到20%。

  2.缺少必要的急救设备。

  国内公共场所中配备急救设备的只有少数机场、地铁站以及部分体育馆等,急救设备和设施安装率较低。一位从业多年的医生表示,公共场合的急救设备配置远未达标。以高铁为例,数次在高铁上参与救治的他发现,列车上药箱里不仅药品完全不同,而且几乎没有急救药品,也没有任何简易生命体征监测设备,没有吸氧装置、AED等生命支持装备。

  3.急救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。

  配备急救设备既需要资金投入也需要人力维护,在没有硬性约束与可见利益的情况下,一些部门、机构可能没有太大动力去做这件事。虽说非专业人员可以用,但人命关天,有关急救设备到底该怎么用?路人能否在危急时刻对陌生人伸出援手,会不会有其他顾虑?上述疑问显然有现实针对性,需要相应的“配套措施”。

  [相关对策]

  1.在公共场合加大急救设施的配备力度并做好维护。

  要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,在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、器材和设施,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。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,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倒逼有关部门确保资金到位、明确管理职责、加强人员培训,是很难做到的。要想让更多人挺身而出,应将公共场所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、设施入法,引导相关主体提高认识,形成较为完备的急救设备、设施配置体系,才能为急救赋能,为生命护航。此外,由于公共场所人流量大,公民素质参差不齐,急救设施很容易遭到破坏。因此,相关部门有必要设置标识并由经过培训的专人予以管理,定期维护,以确保急救设施想用就能用。

  2.加强急救措施的宣传,组织专业人员向社会大众普及相关知识。

  如何让急救设施真正发挥作用,是急需认真面对并及时解决的一大问题。对于相关部门来说,要加强急救常识和急救技能的普及。《健康中国行动(2019—2030年)》提出,要把健康知识、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知识纳入考试内容,把健康知识、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,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、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。这项工作必须常抓不懈,不能有半点放松。

  3.加强民众急救能力培训。

  在发达国家,掌握急救技术成为很多人的一项基本技能。德国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高达80%,法国为40%,而我国仅有不到1%。即使是一些接受过急救培训的公众,由于没有定期进行复训,又缺乏实际操作,同样面临不会救的尴尬。因此,让大范围民众接受基本急救培训,提供更多实践机会,从而尽可能挽救生命,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点击分享此信息:
没有了   |   下一篇 »
相关问题相关问题
RSS Tags
返回网页顶部
http://ww.gsrsksw.cn/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-26
(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)XML